M4-3 全天候旅摄新宠:Olympus 12-200mm 测试
俗称「天涯镜」的高倍变焦镜头愈出愈有归根究底总是有人贪方便,不想携带多支镜头所致。以往在单反相机系统,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听到有厂商已经突破技术障碍,为变焦倍数刷新纪录,最近的例子就有 Tamron 18-400mm F3.5-6.3 Di II VC HLD 这支22.2 倍高倍变焦镜头。至于在无反系统的世界,最常见的都是 10 倍变焦镜,想要长一点焦距的,就不得不分拆两支镜头携带,对于喜欢喜装上路的旅摄一族来说,肯定满不是味儿。而 Olympus 早在 CP+ 举行前夕,就发表了全球首支拥有最高变焦倍率的无反镜头 M.ZuikoDigital ED 12-200mm F3.5-6.3,其 16.6 倍变焦能力和 24-400mm 等效焦距成功吸引希望一镜走天涯的 Micro 4/3 用家之眼球。
6 折入手 105 种语言 4G 双向翻释机
範围更广阔好用
现时无反相机的天涯镜大多以 10 倍为主,以一般的 28mm 等效焦距「起跳」,望远端接近 300mm 焦距亦叫勉强合用,若广角端只是有 24mm 等效焦距的话,虽然较 28mm 的确「赚了」更多画角,可是远摄能力同样变差,对于部分用家需要 300mm 或以上等效焦距在旅行拍摄野生动物的话,这类所有 10 倍变焦天涯镜绝对不可以一镜走天涯,随时要多带一支望远变焦镜头来弥补不足。Olympus早在 Micro 4/3 系统成立之初的 2009 年已经推出第一代 M.Zuiko Digital ED 14-150mm F4-5.6 的 10.7 倍变焦镜头,及后在 2015 年推出改良外观、引入防尘防水滴设计和改用新镜片涂层的小改款,M.Zuiko Digital ED 14-150mm F4-5.6 II。虽然 M.ZD 14-150mm 系列的等效焦距为 28-300mm,但总有人觉得变焦範围可以做得更广阔,同时又要兼顾旅程中的壮丽风景和动物拍摄等基本门槛,于是变焦範围向广角和远摄两端同时推展的 M.ZD 12-200mm 诞生了。
防尘防水滴万无一失
M.ZD 12-200mm 净重为 455g,配合像 E-M5 系列或 E-M1 系列 OM-D 相机仍有绝佳的平衡感,加上仍然保留 M.ZD14-150mm II 的防尘防水滴设计,即使在旅行遇上天雨环境亦可以照常拍摄,无需惧怕水滴渗入镜身而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。像小编早前携同此镜连同 E-M1 II前往东龙岛进行拍摄工作,当日春雨绵绵,雨势时大时小,由于机镜均为防尘防水滴设计,只需抹抹前组镜片水的水滴就可以继续工作,无需使用相机雨衣。另外,此镜的变焦範围广阔,也省却下雨时要急急换镜的尴尬情况,可是 M.ZD 12-200mm 入光量跌得颇快,接近 50mm焦距(100mm 等效焦距)已经只有 f/5.6 最大光圈,在光线条件恶劣的下雨天下,小编唯一可以做的是调高相机的感光度,算是不少天涯镜的「共通点」。
针没有两头利
M.ZD 12-200mm 用上 11 组 16 片的光学结构,特殊光学镜片亦有 10 片,包括 1 片 Super HR 超级高折射率镜片、2 片 Super ED 超低色散镜片、2 片 ED 低色散镜片、2 片 HR 高折射率镜片及 3片非球面镜片,用以改善高倍变焦镜常见的像差问题。不过,由于此镜变焦倍率有 16.6 倍,又要兼顾多个重点焦距,甚至是提供不俗的 0.7 米最近对焦距离,论成像质素始终与 M.ZD 14-150mm II有点距离,特别是望远部分的成像偏软。个人觉得若不是对画质有极高要求的话,M.ZD 12-200mm 作为「好使好用」的旅行镜亦算是交到功课,当然有心「上车」的用家就要在方便和画质之间作出取捨,毕竟「针没有两头利」。
样本照片(使用 OM-D E-M1 Mark II 拍摄)
Olympus M.Zuiko Digital ED 12-200mm F3.5-6.3 规格:
http://www.dcfever.com/lens/specification.php?id=1185
Olympus M.Zuiko Digital ED 12-200mm F3.5-6.3 样本照片:
http://www.dcfever.com/lens/viewsamples.php?set=1562
变形像差测试
短评:作为一支 16.6x 变焦镜头,Olympus M.ZD 12-200mm 亦出现一定的变形像差问题,不过由于 M4/3 镜头已设有数码修正,所以全段的变形像差的幅度也不算大。
下一页:解像力测试